我国消化道肿瘤高发,且死亡率居高不下。在全民防癌、抗癌的大环境下,早期癌症的发现率明显提高。内镜下黏膜切除(ESD)手术已成为早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。而ESD的术后病理诊断,是临床术后疗效评估以及术后治疗策略制定的重要依据。 近日,东院区病理科在院本部张冠军主任、东院区负责人蒋依娜、刘希的大力支持下,在院本部王春宝医师的带领下,目前已全面开展ESD病理诊断技术。
01 什么是ESD?
具有创伤小、治愈性高、复发率较小的特点,可以让更多的早期消化道癌能够在内镜下一次性完全切除,免除了开腹手术的痛苦和器官的切除。但是由于ESD切除的组织属于内镜下微创切除标本,其对术后病理检查要求较高,从制片到诊断都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。
专家支持,让ESD技术全面开展
王春宝医师致力于消化系统早癌病理诊断领域研究多年,曾于日本静冈癌症中心系统学习了早期胃癌ESD病理诊断方法。
在王春宝医师的带领下,东院区病理科医生、技术员学习开展ESD项目,并全面负责ESD病理的诊断与报告书写工作。报告内容涵盖病变不同维度分型、微米级精准测量、pT分期及脉管浸润评估、治愈性能力的病理评估、胃癌分子分型及黏液分型、病变周围黏膜癌前病变评估等详细内容。
03 优质切片,让ESD诊断更精准
规范化的病理诊断是ESD术后临床医师诊断疾病、制定治疗方案、评估患者预后和病例总结分析的重要依据。
制作优质的ESD病理切片是做出精准病理诊断的最重要前提,临床提供完整、按要求固定的ESD标本是制作优质的ESD病理切片的第一步。内镜医师、病理技师、病理医师三者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每一步的工作都需要高度重视、密切配合,才能够对消化道早期癌做到诊断精准、治疗规范,成为消化道癌症的真正“克星”。
04 ESD的适应证有哪些?
消化道巨大平坦息肉
直径大于2 cm的胃肠道宽基息肉和无蒂息肉。
胃肠道早癌
ESD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适应证为淋巴结转移,无论病灶位置及大小如何,均能应用ESD切除。目前 ESD 治疗早期胃癌适应证为:
①分化型黏膜内癌、无溃疡发生;
②溃疡、分化型黏膜内癌,病变直径<30mm;
③sm1浸润分化型腺癌,无溃疡发生,无淋巴即血行转移,病变直径小于30mm;
④低分化型黏膜内癌,无溃疡发生,病变直径<20mm。
对于年老体弱,有手术禁忌证或疑有淋巴结转移的黏膜下癌可视为相对适应证。
消化道黏膜下肿瘤
消化道黏膜下肿瘤(SML)是指一大类消化道上皮以下组织起源的实体肿瘤,包括平滑肌瘤、间质瘤、脂肪瘤、神经源性肿瘤、类癌、异位胰腺、囊肿、静脉瘤等,对于直径>2 cm的黏膜下隆起需ESD治疗。